|
|||
地址:武汉徐东大街340号中科院测地所 邮编:430077 邮箱:hxg@whigg.ac.cn QQ:291375172 手机:13808662974 微信:18627862974 |
|||
原创性工作: |
|||
一、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1986年彻底否证了被我国哲学界一直误解沿用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光明日报》相继发表文章展开讨论,引发了关于价值本质及价值哲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参见《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159页)。自1987年起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理论,提出“商品价值的哲学概念”和“商品范畴的哲学概念”,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认识为“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以及将“分工与分配矛盾”(二分矛盾)认识为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二生矛盾)并列的“社会基本矛盾”等概念。 人民出版社(1106):从否证到创新 李德顺:《从否证到创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序言 张武:开拓剩余价值学说研究的哲学视野——《从否证到创新》简评,《人民日报》2011年8月25日 | |||
二、提出高山区高精度重力油气勘探方法。1992年提出并主持实施“湖区水上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开创国内湖区水上高精度重力油气勘探的先例、并由生产单位推广采用。1994年提出并主持实施“高山区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开创国内高山区高精度重力油气勘探的先例、并由生产单位推广采用。有关部门的评价是:“该方法已形成了工效显著的生产能力和简明实用的生产方式,为我国南方广大山区开辟了高精度重力油气勘探的广阔前景,创造出了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 |||
三、观测发现“震前扰动”现象。1997年5月在南极中山站越冬期间采用LacosteET重力仪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 7.1级地震约41小时的“震前扰动”现象,2008年5月又在武汉九峰台站LacosteET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8.0级汶川大地震约48小时的“震前扰动”现象。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论文8 论文9 论文10 论文11 论文12 |
|||
四、研究建立地球正常密度理论。自1996年起研究建立地球重力学的“参数椭球和纬向密度理论”:提出“参数椭球概念”、“准等位概念”和“重力聚点概念”,导出“参数椭球表面重力封闭公式”、证明参数椭球与麦克劳林椭球的数学关系,给出“密度分布定理”、“物质流动定理”和“重力聚点定理”;提出“纬向密度概念”、“密度扁率概念”和“似水准椭球概念”,导出“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和“地幔纬向正常密度函数”,提出“地球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重力学机制”,初步建立“基于重力学机制的板块动力模型”。测绘出版社(2009年7月):地球正常密度假说——重力学的参数椭球与纬向密度理论 正常密度理论驳斥2012世界末日 | |||
五、提出地球重力聚点概念。在纬度30多度的地方,发现并计算出“地球重力聚点”,论文在《测绘学报》2000年第2期上发表,后经《中国国家地理》单之蔷主编推广,“地球重力聚点”概念现已发展成著名的旅游品牌“北纬30度”。 | |||
六、创编《系列世界地图》。2002年主编完成《系列世界地图》,提出“纬线世界地图概念”、“双经双纬概念”和“广义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方法”。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已被国家科考和国防科研采用并引起极大社会反响,其原稿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东半球版 西半球版 北半球版 南半球版
单之蔷:新编世界地图终于出版了 新编世界地图有哪些重要用途?地图的创新
中国科学报:我比哥白尼幸运
文汇报(张小叶):把世界地图竖起来 版面jpg
解放军报(国防部网站):竖着看世界 版面jpg
中国国土资源报:换个角度看地球 给地球拍组照的人 版面jpg 国家地理大讲堂:新编世界地图—历史与科学的交融 2013年9月出版1:3100万大全开幅《世界地势图》(竖版),2014年4月出版1:3100万大全开幅《世界地图》(竖版政区),2014年9月出版1:6000万四开全套《世界地势图》(东 西 南 北)。 |
|||
七、提出北斗卫星导航“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2006年10月提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的“北扩问题”,为该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现已被国家采纳。论文1 论文2 论文3 | |||
八、提出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问题。2010年提出并开始研究“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名补白问题”。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论文8 论文9 单之蔷: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跨界民族 毒领土 中印战争 | |||
九、提出探测引力波速度的“时间法”。不同于2016年LIGO探测引力波所采用的“干涉法”,于2014年提出了探测引力波速度的“时间法”:一般概念认为,GPS卫星是一种测量位置的工具,所以几何意义显著但物理意义并不明显。2014年11月,我们在《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提出了采用“GPS卫星钟差”探测“引力速度”的设想;几乎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物理学家在2014年11月出版的《自然·物理学》上发表论文,提出了采用“GPS卫星钟差”探测“暗物质”的设想。2017年国外的相关论文。 | |||
十、提出“诗配照”文体。2011年1月开始在网站 www.hxgmap.com 上发表“诗配照”作品,至今已创作500余首。 |
|||
哲学论文: | |||
1. 郝晓光: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6年第17期,《光明日报》1987年1月5日 | |||
2. 郝晓光: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 |||
3. 郝晓光:从“人的异化”到“劳动力的商品化”,《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 |||
4. 郝晓光:论商品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关系,《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9期 | |||
5. 郝晓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商品,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8期 | |||
6. 郝晓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论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2期(A1)转载 pdf版 | |||
7. 郝晓光: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是回答“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最好方法——试论剩余价值范畴的二重性,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4期“论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0期(A1)转载 pdf版 | |||
8. 郝晓光:剩余价值概念从相对于生产关系向相对于生产力的转化,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pdf版 | |||
9. 郝晓光: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体系的本体论特征——从两大难题的破解到两个统一的建立,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pdf版 | |||
10.郝晓光,孙亮: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pdf版 | |||
11.郝晓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 |||
12.郝晓光: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1期) | |||
13.郝晓光: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2期) | |||
14.洪燕妮:为什么要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对一种学术观点的再推进,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3期) | |||
15.陈学明,姜国敏:经济人的现实基础生成途径与扬弃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4期) | |||
16.郝晓光: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范畴——试论人性范畴与物性范畴的哲学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 |||
17.郝晓光: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第八辑,吉林大学,2016年 | |||
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研究”小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张武:开拓剩余价值学说研究的哲学视野 ——《从否证到创新》简评,《人民日报》2011年8月25日 | |||
18.郝晓光,张海燕:按需分配:从“不劳而获”向“人性范畴”的转化——剩余价值哲学“按需分配”概念的经济学与哲学含义辨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5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5期) | |||
19.郝晓光,齐晓明: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6期) | |||
20.唐伟,郝晓光:《否证》发表30周年回顾与评述——剩余价值哲学的10个创新学术观点,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第7期) | |||
21.唐伟,郝晓光:《资本论(哲学卷)手稿》与当代中国的哲学自信,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 |||
22.郝晓光,聂海杰,齐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哲学,理论月刊,2019年第1期 | |||
23.郝晓光,高超,齐晓明:邓小平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概念的哲学贡献——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升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12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2018年11月17日(上海大学) | |||
郝晓光,郝孚逸 著:从否证到创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 |||
郝晓光,郝孚逸 著: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 | |||
科学论文: | |||
1. 郝晓光:对重力测量纬度改正概念的修正,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16(3) | |||
2. 郝晓光,方剑等:高山区高精度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 |||
3. 郝晓光:参数椭球表面的重力,地球科学,1997,22(2) | |||
4. 郝晓光:L&R-ET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记录到不明地学事件,极地研究,中文版1997年9(3),英文版1997年8(2) | |||
5. 郝晓光,许厚泽:水准椭球的纬向密度分布,测绘学报,1998,27(4) | |||
6. 郝晓光:地球的重力聚点与纬向正常密度假说,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9年6月 | |||
7. 郝晓光,许厚泽,刘大杰:地球的重力聚点及参数椭球的地球重力学性质,测绘学报,2000,29(2) | |||
8. 郝晓光,许厚泽,刘大杰:地球的密度扁率与纬向正常密度假说,中国科学D辑,中文版2000年30(4),英文版2001年44(8) | |||
9. 郝晓光:新版中文世界地图,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 | |||
10.郝晓光:地球重力学的参数椭球和纬向密度理论——板块运动的纬向重力模式,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同济大学,2001年6月 | |||
11.郝晓光,薛怀平:Generalized Equip-Difference Parallel Polyconical Projection Method for the Global Map. Proceedings 2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 |||
12.郝晓光,薛怀平:纬线世界地图,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1) | |||
13.郝晓光:板块运动的纬向重力模式,同济大学学报,2001,29(6) | |||
14.郝晓光,许厚泽,郝兴华,吕纯操,胡红桥:重力高频扰动与地震,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 | |||
15.郝晓光,许厚泽,刘大杰:参数椭球数学性质的初步研究,测绘学报,2001,30(3) | |||
16.郝晓光,吕健,薛怀平,覃文忠:《山海舆地全图》的复原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1,29(10) | |||
17.郝晓光,刘根友:地球纬向正常密度函数系数的修正,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22(2) | |||
18.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汪冰,薛怀平,段志强:系列世界地图,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23(2) | |||
19.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段志强,薛怀平,汪冰:SERIES WORLD MAP,第21届国际制图大会(ICC2003),南非德班,2003年8月 |
|||
20.郝晓光,刘大杰:参数椭球的准等位条件,同济大学学报,2004,32(1) | |||
21.郝晓光,刘根友:板块运动地球重力学机制探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贺许厚泽院士70寿辰论文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
22.郝晓光,刘根友:地幔纬向正常密度函数,测绘学报,2004,33(2) | |||
23.郝晓光,刘根友:参数椭球的密度分布研究,测绘科学,2004,29(2) | |||
24.郝晓光,刘根友:板块运动地球重力学机制研究,地学前缘,2004,11(1) | |||
25.郝晓光,朱建钢,薛怀平,徐汉卿,刘根友,廖小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极地研究,2005年第2期 | |||
26.郝晓光:《系列世界地图》简介,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3) | |||
27.郝晓光,刘根友:似水准椭球,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3) | |||
28.郝晓光,方剑,刘根友:纬向正常密度假说与内波假说的比较,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 | |||
29.郝晓光,方剑,柳林涛,刘根友,徐汉卿,薛怀平,廖小韵:基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的全球板块分布图,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 | |||
30.郝晓光,陈晓峰,张赤军,柳林涛,胡小刚: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覆盖范围的探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1) | |||
31.郝晓光,方剑,柳林涛,刘根友:再论纬向正常密度假说与内波假说的比较,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1) | |||
32.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汪冰,薛怀平,廖小韵,方剑,柳林涛,胡小刚:《系列世界地图》及其应用与推广,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 | |||
33.郝晓光,方剑,柳林涛,刘根友,胡小刚:水准椭球密度问题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 | |||
34.郝晓光,胡小刚,许厚泽,钟敏,方剑,郝兴华,刘明,刘根友,薛怀平:汶川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3) | |||
35.郝晓光,胡小刚:宽带地震仪资料证实汶川大地震“震前重力扰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4) | |||
36.郝晓光,胡小刚:汶川大地震“震前扰动”存在“第三类脉动”吗?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4) | |||
37.郝晓光,胡小刚,刘根友,方剑,柳林涛:地球的正常密度,测绘学报,2009,38(5) | |||
38.郝晓光,徐汉卿,胡小刚,廖小韵,吴鹏飞,徐之俊,刘根友:中国地图上的藏南地名补白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1) | |||
39.郝晓光,廖小韵,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巴昔卡,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增刊(I) | |||
40.郝晓光,方剑,刘根友,胡小刚,刘成恕:卫星重力测量与全球物质平衡问题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 | |||
41.郝晓光,胡小刚:强震短临预报研究战略思想探讨,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26(2) | |||
42.郝晓光,方剑,刘根友,胡小刚,柯小平,王新胜,刘成恕:岩石圈拆沉还是软流圈上涌?——正常密度理论与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力学机制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26(3) | |||
43.郝晓光,胡小刚:“震前扰动”现象:从模糊走向清晰,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26(6) | |||
44.Hao Xiaoguang, Hu Xiaogang, Tian Lianghui.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nomalous Tremors befor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8) | |||
45.郝晓光,胡小刚:中俄和海峡两岸地震监测预测学术研讨会,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1) | |||
46.郝晓光,徐汉卿,佘世建,薛怀平,廖小韵等:基于《系列世界地图》的全数字化世界地势图,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1) | |||
47.郝晓光,廖小韵,邸香平:试论世界地图的发展阶段,《许厚泽院士80寿辰论文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48.郝晓光,胡小刚,方剑,刘根友,段鹏硕,冯伟,崔荣花:从克拉通破坏到板块动力模型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14,57(7) | |||
49.郝晓光,佘世建,胡小刚,薛怀平,廖小韵,邓吉芳,吴鹏飞,段鹏硕:朗县涉及藏南被占领土吗?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4) | |||
50.郝晓光,胡小刚,刘根友,薛怀平,段鹏硕: 一种验证引力速度可能的实验方法——与汤克云研究员和黄超光研究员商榷,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6) | |||
51.郝晓光,胡小刚:第二届中俄地震监测预测学术研讨会,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3) | |||
52.郝晓光,王阳:金东曲的源头是雪山博沙拉,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11期 | |||
53.郝晓光,廖小韵,王阳,李奇楠,索朗仁青:中国地图藏南地名空白处的表示,测绘科学,2017年第5期 | |||
54.郝晓光,廖小韵,徐汉卿,庄艳华,佘世建:以新编世界地图为蓝本的世界地缘图,《地图海图投影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18年1月 | |||
55.郝晓光,廖小韵,郭鹏,王阳,索朗仁青:中国第一批增补藏南六个地名的查证与说明,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26) | |||
56.郝晓光:新编世界地图的“双经双纬”学术思想,地学前缘,2018,25(6) | |||
57.郝晓光,刘根友,王世敏,何政伟,王鑫磊,王彬彬,黄蓥:利用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监测小金县春厂坝滑坡,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 | |||
其它文章: | |||
1. 郝晓光:换个角度看世界,百科知识,2006年第7期 | |||
2. 郝晓光:真理的力量,中科院《科苑人》2012年第4期,JPG图片版,《中国测绘报》2013年3月29日 | |||
3. 郝晓光:科学家的品质,中科院《科苑人》2013年第2期,JPG图片版,《中国科学报》2013年8月12日 | |||
4. 郝晓光:新图归故乡,《同济人》(同济大学校刊)2014年第2期 | |||
地 图: | |||
1.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编制:1:3300万 南半球版世界地图,极地科考内部用图,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印制,2005年6月 | |||
2.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编制:1:7500万《系列世界地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7月 | |||
3.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编制:1:3300万 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国防科研内部用图,解放军某部印制,2006年9月 | |||
4.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编制:1:7000万《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和《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2007年6月 | |||
5.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与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1:3100万《世界地势图(南半球版)》,湖南地图出版社,2013年9月 | |||
6.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与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1:3100万《世界地图(南半球版)》,湖南地图出版社,2014年4月 | |||
7.郝晓光主编,湖北省地图院与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1:6000万《系列世界地势图》(东 西 南 北),湖南地图出版社,2014年9月 | |||
著 作: | |||
1.郝晓光,吕健,徐汉卿 编著:苹果里的五角星——《系列世界地图》诞生纪实,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9月 | |||
2.郝晓光,方剑,刘根友,胡小刚 著:地球正常密度假说——重力学的参数椭球与纬向密度理论,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年7月 | |||
3.郝晓光,徐汉卿 编:经纬跨越四百年——《系列世界地图》文集,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年1月 | |||
4.郝晓光,郝孚逸 著:从否证到创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 |||
5.郝晓光,胡小刚 编著:强震短临前兆探索——“震前扰动现象”研究,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年12月 | |||
6.郝晓光,郝孚逸 著:资本论(哲学卷)手稿——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 | |||
7.谌胜蓝,郝晓光 主编:一亿诗人的摇篮——诗配照创作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 | |||
合作论文: | |||
1. 王清华,郝晓光:南极究竟属于谁?地图,2003(1) | |||
2. 徐汉卿,汪冰,张寒梅,郝晓光:《系列世界地图》上的专题内容,地理空间信息,2003(1) | |||
3. 刘国林,郝晓光,薛怀平:InSAR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展望,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3) | |||
4. 刘根友,郝晓光: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在水库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2) | |||
5. 徐汉卿,朱建钢,薛怀平,廖小韵,刘根友,郝晓光: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的制作,测绘科学,2005,30(6) | |||
6. 刘根友,郝晓光,柳林涛:粗差检定的两种途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5(3) | |||
7. 薛怀平,徐汉卿,朱建钢,廖小韵,刘根友,郝晓光:雪龙船实时航迹图中的技术处理方法,极地研究,2006,18(1) | |||
8. 刘国林,独知行,薛怀平,郝晓光:卡尔曼滤波在InSAR噪声消除与相位解缠中的应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26(2) | |||
9. 徐汉卿,薛怀平,廖小韵,刘根友,郝晓光: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航线图,地理空间信息,2006(5) | |||
10.薛怀平,刘根友,曾琪明,张景发,夏耶,易庆林,涂国宝,刘国林,郝晓光:三峡库区秭归GPS-CR滑坡监测网的建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增刊 | |||
11.刘根友,郝晓光,柳林涛:参数约束平差法,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26(4) | |||
12.刘国林,郝晓光,薛怀平,独知行:影响InSAR测高精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1) | |||
13.王勇, 柳林涛,郝晓光,肖建华,王厚之,许厚泽:武汉地区GPS气象网应用研究,测绘学报,2007,36(2) | |||
14.张赤军,边少锋,周旭华,方剑,郝晓光,张为民:重力垂直梯度的测定及其应用与潜力,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6) | |||
15.刘根友,郝晓光,陈晓峰,孙保琪,彭碧波,周旭华,柳林涛,胡小刚:对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覆盖范围向北扩展星座方案的探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5) | |||
16.王勇,柳林涛,郝晓光,丁克良:准实时地基GPS可降水量的解算方案与可靠性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07,23(2) | |||
17.李毅,柳林涛,薛怀平,郝晓光:用D-InSAR研究巴姆地震形变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1) | |||
18.张为民,郝晓光,郭有光,时文涛,王虎彪,詹金刚: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4) | |||
19.胡小刚,郝晓光:汶川大地震宽带地震仪短临异常及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报,2008,51(6) | |||
20.詹金刚,王勇,许厚泽,郝晓光,柳林涛:我国近海1992-2006年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分析,测绘学报,2008,37(4) | |||
21.张赤军,边少锋,高金耀,郝晓光,周旭华,方剑:精化大地水准面的一种间接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1) | |||
22.胡小刚,郝晓光:强台风对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震前扰动”影响的分析,地球物理学报,2009,52(5) | |||
23.胡小刚,郝晓光:2009年3月19日Mw7.6级汤加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3) | |||
24.徐汉卿,薛怀平,廖小韵,刘根友,汪冰,张寒梅,郝晓光:国际航空线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的表示,测绘科学,2009年4月增刊 | |||
25.刘根友,薛怀平,郝晓光,郭爱智,易庆林:三峡库区秭归GPS滑坡监测网数据分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3) | |||
26.廖小韵,徐汉卿,汪冰,张寒梅,刘根友,薛怀平,胡小刚,郝晓光:北冰洋航海线在世界地图上的表示及相关讨论,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增刊 | |||
27.廖小韵,张侠,徐汉卿,刘根友,薛怀平,胡小刚,郝晓光:北极航道在新编世界地图上的表示,测绘科学,2009年10月增刊 | |||
28.冯伟,刘根友,郝晓光:重力场对弹道导弹自由端落点影响的仿真分析,测绘科学,2009,34(5) | |||
29.胡小刚,薛秀秀,郝晓光:IRIS台网地震仪资料出现2010/01/12海地大地震“震前扰动现象”,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1) | |||
30.徐汉卿,郝晓光,廖小韵,薛怀平,胡小刚,刘根友:从央视南极航线图看新编世界地图的优越性,测绘科学,2010年4月增刊 | |||
31.廖小韵,郝晓光:重拾舆字的地图符号意义,地图,2010(1) | |||
32.徐汉卿,郝晓光:编制世界地图应注意的若干事项,测绘科学,2010年10月增刊 | |||
33.胡小刚,郝晓光:2010年美洲地球物理会议,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5) | |||
34.廖小韵,郝晓光,徐汉卿,胡小刚,吴鹏飞,刘根友:从藏南地区的流域认识“西门东珞”的民族分布格局,测绘科学,2010年10月增刊 | |||
35.胡小刚,郝晓光,薛秀秀:汶川大地震前非台风扰动现象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2) | |||
36.廖小韵,郝晓光,徐汉卿,胡小刚,吴鹏飞,刘根友: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地理空间信息,2011(2) | |||
37.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藏南珞巴族的古老部落及地理分布,测绘科学,2011年4月增刊 | |||
38.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藏南门隅地区晚近时期行政区划,测绘科学,2011年10月增刊 | |||
39.田良辉,刘根友,陈晓峰,薛怀平,郝晓光:空间飞行器在World Wind平台上的轨迹演示系统开发,测绘科学,2011(3) | |||
40.吴琼,胡小刚,郝晓光,滕云田:莲花等三台风的地磁效应与“第三类脉动”有关吗?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26(3) | |||
41.詹金刚,王勇,郝晓光:GRACE时变重力位系数误差的改进去相关算法,测绘学报,2011,40(4) | |||
42.廖小韵,郝晓光,高长元,陈晓茜,吴鹏飞:辛亥革命时期湖北的测绘教育,地理空间信息,2011(4) | |||
43.吴鹏飞,廖小韵,郝晓光,高长元,陈晓茜:辛亥革命中的湖北测绘人,地理空间信息,2011(4) | |||
44.张为民,王晓兵,叶文蔚,申建华,郝晓光,钟敏:事件计时器在小型快速绝对重力仪中的应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1) | |||
45.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刘根友:从六世达赖门巴族属性看中国地图藏南地名标注,测绘科学,2012(4)增刊 | |||
46.刘颖,刘根友,陈晓峰,郝晓光,施柏山,胡小刚: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IGSO星增加RDSS功能问题探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3) | |||
47.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刘根友:从一幅早期地图看藏南问题地图与地名研究的重要性,测绘科学,2012(10)增刊 | |||
48.胡小刚,薛秀秀,郝晓光:利用地球简正模耦合研究上地幔过渡区方位各向异性,地球物理学报,2012,55(6) |
|||
49.薛秀秀,胡小刚,郝晓光,柳林涛:利用重力观测约束2011日本Tohoku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地球物理学报,2012,55(9) | |||
50.吴琼,郝晓光,滕云田,郭有光:系统自振对绝对重力仪的影响模式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8) | |||
51.段鹏硕,刘根友,胡小刚,张茂顺,郝晓光:重力聚点的地球重力学性质与J2项的关系,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 | |||
52.段鹏硕,郝晓光,刘根友,张宇:地球低阶重力场系数J2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地学前缘,2013,20(6) | |||
53.刘严萍;王勇;胡小刚;郝晓光:基于GPS的日本9.0级地震地表形变监测研究,灾害学,2013(4):95-98 |
|||
54.Xiao-Gang Hu, Xiao-Guang Hao, Lin-Tao Liu.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the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normal mode coupling.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13, 64:54-61 | |||
55.徐汉卿,徐之俊,邸香平,张寒梅,郝晓光:浅谈现行世界地图上比例尺的变化,地理空间信息,2014(1) | |||
56.张寒梅,佘世建,徐汉卿,薛怀平,廖小韵,邓吉芳,郝晓光:竖版《世界地势图》与竖版《中国地势图》的适配关系,地理空间信息,2014(2) | |||
57.廖小韵,佘世建,薛怀平,徐汉卿,张寒梅,徐之俊,邓吉芳,郝晓光:新编世界地势图的分层设色,地理空间信息,2014(3) | |||
58.徐汉卿,邓吉芳,廖小韵,徐之俊,张寒梅,郝晓光:《系列世界地势图》编制相关问题探讨,地理空间信息,2014(5) | |||
59.段鹏硕,刘根友,龚有亮,郝晓光,王娜子:空间坐标变换的函数梯度描述方法,测绘学报,2014(10) | |||
60.徐汉卿,张年生,张寒梅,徐之俊,邓吉芳,廖小韵,郝晓光:新编《系列世界地图》资料更新的相关讨论,地理空间信息,2014(6) | |||
61.佘世建,侯贝,薛怀平,张寒梅,徐汉卿,廖小韵:新编世界地图与地势图套合分析,地理空间信息,2014(6) | |||
62.张寒梅,雷宜逊,徐之俊,徐汉卿,廖小韵,郝晓光:新编《世界地图》附图设计,测绘科学,2016(6) | |||
63.叶长绵,廖小韵,庄艳华,张年生,徐汉卿,郝晓光:“一带一路”在新编世界地图上的表述,海洋测绘,2016(3) | |||
64.邓吉芳,张寒梅,郭鹏,徐汉卿,廖小韵,薛怀平,郝晓光:浅海域在新编竖版世界地势图上的表达,海洋测绘,2017,37(1) | |||
65.唐丹玲,刘宇鹏,郝晓光,吴常霞,王素芬,殷宇威:国界线和行政区线表示南海 U 形海疆线的地图,科学通报,2018.63 | |||
66.廖小韵,郝晓光,柏月,王阳,索朗仁青:晚清时期藏南地图编制考查,地理空间信息,2018,16(8) | |||
鄂ICP备18022344号,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00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