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修路

 

黄晓捷

 

越过丹江分校北边的小木桥,右拐沿着右边是小河、左边是高大石头院墙的小路前行几百米,右拐过一座小石桥,是一上坡。坡有些陡,上面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一路走到坡顶,见了平地,就是我们简陋而又可爱的跃进门小学了。

从小石桥到学校的一路上坡都是泥土路。一下雨,一路烂泥,又粘又滑,十分难走。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马趴,双手烂泥。鞋带要是没系好,一个不注意,鞋会陷在泥里,而脚已经踩到了前面的泥水里。我们常常在下雨天领着鞋,双手双脚烂泥地走上学校的平地,到水管子那里冲洗。

多少次,我们看到小同学们双手和浑身沾满烂泥,鞋子陷在烂泥里被黏住,赤着双脚站在泥泞的路上无助地放声大哭。他们的哥哥姐姐手忙脚乱地帮助他们。春夏秋天还好说,要是冬天,寒风一吹,被雨水泥水湿透的衣裤,冰冷刺骨。在没有暖气和炉子的教室里冻得发抖。

我们上五年级后,县里又一次掀起学雷锋的群众运动的高潮。学校为了解决西边山坡土路泥泞难行的问题,决定“学雷锋见行动”,动员全校同学修路。

从坡底到坡顶,小路也就几十米,没多长,要是成人带着机械干这种活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学校没有成人,没有机械,也没有资金,只有我们这些十来岁、八、九岁的小学生。小学实施五年制之后,我们五年级就已经是学校的壮劳力了。

学校的安排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学校后边遍布山坡的小石块整修那条斜坡土路。

修路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

修路动员大会后的一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扁担和小箩筐等工具浩浩荡荡地来到学校后边的山坡上捡石头。平时抬眼一望,好像满山坡都是小石头块。但是真去检的时候,才发现土表面的小石块没多少,大部分小石头都埋在土里,必须一块一块地从土里检出来。老师说只要石头,不要土,不能连土带石头一起装框送去修路。因为那些红土一遇到水立即稀烂,又黏又滑,不能修路用。所以必须使用小石块。

从泥土里检小石块是个费心费时的细致工作。大家蹲在那里,一块一块地从泥土里检出小石块,然后扔到筐里。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可是工作进度太慢,大家检了好长时间,筐里也就浅浅地一层石块。好不容易凑满一小筐石头,从山坡上抬到到那个斜坡,也要走好几百米的路。我们身单力薄,每次小箩筐里也放不下多少石头块。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沉甸甸的小箩筐走路,越走越沉。何况还是坑坑坎坎起伏不平满是碎石泥土的山坡路,所以走不了几十步就得停下来休息。好不容易走到斜坡小路,一小筐石头往底上一倒,只能摆满巴掌大的一小片,基本跟没有差不多。

低年级小同学的工作进度就更慢了。他们抬小筐送石头的时候,还经常摔跤。一个跟头摔倒,好不容易捡来的石头洒了一地,于是坐在那里委屈地哭。于是我们赶紧过去帮忙,又是哄,又是捡石头,搞得手忙脚乱。

用手从泥土里检石头也不是回事儿。没检多少,很多同学的手指就起了泡。即便是劳动人民的孩子,小手它也是小手,也都是细皮嫩肉的。

看到学生们的辛苦和起泡的小手,老师们决定第一天的工作就到此结束。告诉大家以后每天带着大工具来上课。

第二天,大家带着铁锹、十字镐、锄头等工具上学。居然还有细心的同学带着圆圆的竹边筛子到了学校。

第二天下午再开始捡石头的时候,老师决定,高年级的男生用工具把土刨松了,用筛子把石块筛出来。高年级的女生带着小同学们用小铲子、小钩子、小耙子从土里捡石头。高年级的男生还负责抬筐运送石头。使用了工具,捡石头的效率提高不少。

不过由于我们人少,体力单薄,又是在课后才去修路。每天工作的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就是下午不上课,也干不了多久。因此修路的速度很慢。

为了鼓励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带领我们读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说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每天修路不止,修一点就会多一点,虽然用不着子子孙孙去修路,但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天天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修好斜坡小路的。还说愚公要挖的山比我们要修的路不知要大多少万倍,所以我们工作要比愚公轻松多少万倍。我们要做的工作只是愚公的多少万分之一,愚公把那么大的山都给挖完了,我们也一定能够把小路修改好的。

于是我们每天坚持劳动一两个小时,每天修一小段,每天修一小段,日久天长,也小有成效。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天天积累,斜坡上的石块路面一点点延长。每天走在新修好的路上时,我们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和荣耀,心中涌动着无名的愉悦与快乐。

时间一天天过去。经过几个星期的不懈努力,那条斜坡土路的表面全都铺上了厚厚一层的小石头,走在上面舒服多了。下雨的时候也没有烂泥粘脚滑脚了。雨后,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小石头路白白亮亮,在路两边绿色的草木中显得特别的耀眼和明快。

斜坡石子小路修改后没多久,有人说石头路虽然好,就是有些硌脚。要是上面在铺些细沙什么的就更好了。于是有人建议用学校下面小河里的沙土铺路。有人说那是沙土不是沙子,里面有好些黏土,铺到小路上不好。那样话,小路又要变成泥泞的路了。建议的人说不要紧,河床上的沙土都被水冲洗了不知多少岁月,泥土早就被冲洗干净,只剩下沙子了。大家与老师觉得建议人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决定将河里的沙子铺到小路上。不过大家觉得还是小心些为好,还从河里捞出沙土仔细查看。查看的结果是确实是沙子多,没什么泥土。铺在地上试了一下,也不粘鞋滑脚。

结果还不错,老师们从谏如流,决定用坡下小河沟里的沙土铺在斜坡的石头小路上。于是高年级的同学们又热火朝天地从学校下面的小河里挖出沙土,用小箩筐将沙土流水般运上山坡,铺在斜坡的碎石路上,然后用木夯砸结实。这个工作进行的很快,没几天就干完了。用河沙土铺就的斜坡小路光滑平整。走在上面,脚感不错。于是大家大赞铺沙土的主意真好,特别好,好得很。

过了几天,下雨了。

令大家十分意外的是,铺满小河沙土的斜坡小路雨后难走异常。泥土沾满鞋底,又黏又滑,与小石块的路天壤之别。斜坡小道一下子又回到了修路前的状态。

路面铺小河沙土的实验彻底失败。

大家研究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因为开始的时候,试验过了,没有问题的。大家反复回想,最后得出了结论。开始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河床表面的沙土。可是河床表面的沙土有限,大家越挖越远。为了追赶速度,也有些人为了偷懒,把河床沙土下面的烂泥挖出来充数。而且烂泥是后来挖出来的,大都铺在了路的表面,所以斜坡小路有的地方不粘脚,有的地方一塌糊涂。

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是路更加地不好走,这让我们有些泄气。

但老师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是成绩是好的,错误是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说吃一堑长一智。小河里表面的沙土是可以用的,但是底下的烂泥不能用。大家已经很辛苦了,但铺路的效果不太好。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们还继续努力。大家继续努力,不怕疲劳,把汉江里真正的沙子拉回来,铺在小路上面,烂泥粘脚的问题不就可以解决吗?

为了证明汉江里的沙子没有问题,大家先去学校附近的一个货场抬了几筐沙子铺在斜坡小路上做试验。结果很是不错,铺满纯正沙子的小路倒上多少水都不再粘脚。

于是老师带着我们拉着排子车去城里的汉江边拉纯正的沙子。排子车还是我问丹江分校厨房借的。驾辕的除了我,还有几位男生,有那位经常帮家里拉石头挣钱的同学,也有曾经与我打架后来成为好朋友的那位男生,小不点儿也吆喝着驾辕。

我们把车拉到夏天游泳的地方,那个地方都是纯正的沙子。我们是从百货大楼北边的那条小路下到江边的。江边的沙子有得是,随便装。因为路远,还要爬一个大坡,所以老师不让我们把车装得太满。

那时我们还小,个子矮,腿短,步伐小,所以觉得汉江离学校特别远。开始时,大家觉得一天也就拉个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可是大家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去的时候一路小跑,回来的时候还是一路小跑。大家好像比赛似的,都是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害得老师在后面一个劲儿地说慢点走,慢点走。孩子们好像故意气老师。老师越说慢些慢些,大家走得越快。一个星期天,我们就拉了四五趟。

之后每天放学,我们都去江边拉两趟沙子。

所谓功夫不负苦心人。一车又一车的沙子从汉江边拉到跃进门小学斜坡下的小石桥边。沙子从小石桥往上铺。那条小路虽然很窄,但排子车可以拉上去。一车又一车的汉江细沙被拉上那条斜坡路,与我们的汗水一起洒在学校西边的山坡小路上。

经过全体同学的努力,学校前的斜坡小路铺上了厚厚的汉江白沙。

修好的路虽然很简陋,也许不入方家的法眼。但是我们很自豪。因为路上再也没有烂泥了。那以后,再也看不到小同学们浑身泥浆、双手烂泥、光着脚站在雨中的烂泥路上放声大哭的情景了。

后来我才知道,修桥补路是最大的功德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