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重返咸宁欢迎会的上讲话

咸高少年(王卫鸣)

首先感谢咸宁市有关单位为我们今晚提供这个机会。
今天我们重聚咸宁,咸宁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地方。47年前我们随父母沿着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方向来到这里生活、学习、劳动。我们是一群本不相识,却命运相通,结识在一起的中、小学学生。特殊的年代让我们更早地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在学龄期间我们比城市普通子弟,更早地学会了农事劳动,学会了自强自立。命运在这块土地上让我们得到了特殊的收获。
1966年的“五七”指示诞生出了“五七”干校,地处云梦泽的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是当年中直机关最大的干校,人数多达六千余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我们与父母生活、劳动的印迹,重访故地,再温历史,参加这次活动让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既然是“不忘历史”,就当铭记历史,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资政育人才更有意义。相信今晚聚会也同样会记录在咸宁的记忆中。

今天在座的不少人都曾是咸高“共产主义学校”的学生,这个充满着“反修防修”的校名,寄托着老一辈人对后人的期望?。那时我们与父母、兄长一样常在烈日晴空,锄禾当午下劳动,接受世界观的改造。两年多的生活铸造了我们能劳动,守纪律,讲团结,敬长辈的良好品德。我们忘不掉咸高那红色的教学楼;忘不掉那铁道上隆隆北去的列车;忘不掉起床、上课的钟声;忘不掉餐前进食堂的队伍。而每当放假我们又与兄长们随父母入湖插秧,割稻;种菜,养猪;烧石灰,盖房子……小小的年纪,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炼,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那时的我们不仅要承受别离父母的孤独,还要承受父母遭遇政治批判的岐视。咸宁这块土地收留了我们,并记载了这些个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然而,今天的"不忘历史"之行,正是要记住这些国家与个人的不幸,记住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记住这些上辈人不堪回首的往事,还要记住长眠在这里的同学与长辈。经验是苦痛的结晶,黑暗更让人期盼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黑色的眼睛》),这正是我们今天再聚咸宁,寻访故地,追溯往事的目的,也是我们响应咸宁市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老眼厌看南北路,流年暗换往来人”。50年世道沧桑,当年的"咸高少年"已不是少年,当年的咸宁县城已翻天覆地,而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却不能忘记,今天可以找不到咸宁当年的样子,但却不能找不到当年的情节。咸宁,这个曾影响我们一生的地方,愿你把向阳湖遗址保护好,传承下去!咸宁,也愿你明天更加美好!

(20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