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湖北网台新资讯新闻综合广播大家观点> 正文

声音:向阳湖,历史在这里沉思

2011-12-22 09:48来源:湖北之声字号:

主持人:您正在收听的是《时事大家谈》《声音》,我是向秀。

咸宁城外西北方向17公里处有个向阳湖,它原本不过是咸宁一个用来行洪的野湖——斧头湖的一个湖汊,在地图上难觅踪迹。40年前,一场罕见的文人大迁徙,向阳湖成了他们共同的目的地。向阳湖改变了这6000多文化人的命运轨迹,他们也改变了向阳湖的模样,并给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内涵。

虽说向阳湖的名字中有个“湖”字,却不见烟波浩渺的水面。收割后空荡荡的水田、几处老旧的房子、光秃秃的树枝、土坡田间枯黄的衰草……这里的景致与所有冬日的农村并无两样。

在向阳湖镇的一条小街上,镂有“五七干校”四个字的铁锈红大门矗立在中心。推开铁门,里面是上世纪70年代湖北最常见的红砖瓦平房,院子则是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整个院子整旧如旧,中轴线尽头的大屋子,是“向阳湖文化展览厅”。

向阳湖又名观阳湖,它处古云梦泽之隅,位于咸安区城郊西北部,从1969年到1974年间,中国文化部系统6000余人从北京辗转迁徙到此,创办了这个五七干校。当时,为了表达五七战士心向红太阳,就特将观阳改为向阳。这就是向阳湖的由来……

向阳湖干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驻校军代表全面领导。下设五个大队,二十六个连队,涉及文化部机关、电影局、艺术局、出版局、文物局、中国作协、文联等数十家中央及北京文化单位。

从1969年9月第一批大队下放开始,到1974年12月解散,在向阳湖干校的5年多时间内,沈从文、冰心、冯雪峰、张光年、楼适夷、陈白尘、萧乾、郭小川、李季、臧克家、范曾、王世襄、周汝昌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在这里,围湖造田、垦荒建房、养猪放鸭、挖煤烧窑,边从事农业生产,边接受“思想改造”。

随着时间的流逝,名噪一时的向阳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年的参与者也少有提及那一段历史,向阳湖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因此湮灭,因为20年后,出现了一个打捞历史的人,他的名字叫李城外。

这是我们的一套书,开座谈会的,这是我们到全国各地五七干校……

李城外对向阳湖的研究源于他1994年在《咸宁市志》“大事记”看到的一行简单的文字:1970年3月,文化部到咸宁向阳湖创建“五七”干校……

我一看到就很惊讶,有6000多文化人,有这样的文化资源。全国独一份。一个小地方,一个文化名人都炒得不得了,我们这6000多人,各路文化精英都在这,向阳湖文化名人的价值不用多说。

这行简单的文字在李城外看来是一个“文化金矿”。 经过周密计划,他利用担任地委领导秘书、经常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对曾经在“向阳湖”生活和劳动的文化名人进行访问。访名人、查资料、著文章……17年的“打捞”与“抢救”让这段6000文化人的磨难史渐渐清晰。

第一批“五七战士”刚到咸宁,没有房子,只能借住在向阳湖周边的老乡家里。不待喘息调整,就开始白手起家修建宿舍、填筑道路、加固围堤、开荒造田。昨天还在舞文弄墨,今天就得握锄头、挑重担,风里雨里,摸爬滚打——6500米的围湖堤坝,两个月里便修筑了起来;1800亩的荒滩,要赶在春耕前开垦成良田。日复一日,长期无休止的超负荷劳动,对大多数从城里来的文化人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折磨。

萧乾当时已经年过六旬,却有着强壮的外表,他所在的十四连,班排长派活时,总把他当壮劳力使用,而他也凭着知识分子的那股子认真劲儿不要命地干,他曾和老社长冯雪峰一道抬石头修桥,还在丘陵地带拉过车。有时白天累一天,夜里需要一批劳力到湖边去卸砖,也总把他派去。于是,萧乾有了“大力士”的名声,甚至还传到了兄弟连。

萧乾回忆,在咸宁期间,他最怕月圆,因为月圆时分军宣队会突然吹响口哨“拉练”,而他往往是最后一个跑来列队的,一边向队友看齐,一边还在系鞋带。于是,月亮一圆,他就只好和衣而眠,“梦中还竖起耳朵听着随时可能吹起的哨子”。

剧作家陈白尘在《忆云梦泽》中记录了他们干校劳动的情景:

干校劳动是“大雨大干,小雨小干,晴天不干!”“大雨大干者,因为我们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者,雨下得越大,干得越欢,才显出革命精神。有一天已经下雨了,正在收割麦子的人说:‘收工吧,不能收割了。’我们连长以无比豪情叫喊道:“跟老天爷斗争到底!”麦子自然都割下了,但老天爷不买账,一连下了三天雨,收到手的麦子都烂掉了!”

除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还要适应艰苦的生活条件。一些生长于北方的文人走不惯南方的泥泞路面,摔跤是常有的事;还得忍受南方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阴冷,对付草中的毒蛇,水里的蚂蟥,夜晚的蚊虫……

下放到向阳湖双溪的沈从文给老友萧乾的信里这样写:

房子似乎适应“窄而霉斋”的称呼,虽不太窄,湿得可称全区第一位,平时雨中不过四五处漏,用盆接接,即可对付了。这月大雷阵雨加五级北风,三次灾难袭击,屋里屋外已一样不分,但屋外易干,屋中永远不干,每次扫除下浸积水三四十盆,雨后过于泥泞,即用百十断砖搭成跳板,有时半小时扫除积水二盆,才不至于浸入隔屋。

像这样的故事李城外听了太多:

很多故事我听了都很心酸。红学大家周汝昌,周巍峙,全国文联主席,都在向阳湖放鸭子,他们当时工资都很高,他们自己算账,一个鸭蛋是金蛋。陈白尘有很多顺口溜,北京佬,北京佬,穿得破,吃得少,一人一块大手表,想回北京回不了。

虽说心中的北京相隔千里,但这些知识分子却坚信向阳湖不会是他们人生的终点。萧乾的夫人文洁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天下工后,她到萧乾屋里劝他:“你量力而为吧,这么豁出命去拼,早晚会累垮的。你应该像我这样细水长流地干。”不料这话给他同屋的另一位“五七”战士听见,向连部作了汇报。当晚在评比会上,文洁若挨了批评,说她不但自己没有使足力气,还给丈夫出馊主意,劝他磨洋工。

我当时反驳他,我还说了一句,我说我不认为一辈子我就在这儿死去,我认为我念的那点书还有点用。所以我是得留点力气。

相信“天总会放晴的”,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这些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用屈辱之身点燃了文明的火种”:沈从文在向阳湖完成了《大湖景诗草》、《双溪大雪》、《喜新晴》等诗作,更凭着记忆增写、充实《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这部巨著缀补材料达六七万字之多;张光年写下了《向阳日记》,陈白尘留下了《牛棚日记》,郭小川则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江南林区三唱——《楠竹歌》、《花纹歌》、《欢乐歌》。此外,臧克家写诗28首,楼适夷写诗17首,绿原写诗9首……说到这些,李城外不免感慨:我把向阳湖文化名人的精神概括了几句话,在干校随遇而安、忍辱负重的风骨;乐天知命、战天斗地的精神;身处逆境、忧国忧民的情怀。

经过李城外17年的抢救和打捞,向阳湖的这段五七干校史日渐清晰。说起向阳湖的故事。李城外总是说一段就下意识地重复一遍“向阳湖的故事真是说不完”。

李:陈早春,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在这里称他师父。他湖南人,在农村长大,他会放鸭子,冯雪峰向他学习怎么放鸭子。“鸭司令”当时都叫。很多故事,包括他们分配,回北京,当时大部分都回北京,一部分有历史问题回不去。当时有很多精彩的话,说他们回不了北京,新西兰要留他们,新疆、西藏、兰州这些偏僻的地方。这些故事都蛮多,都是他们亲口将给我听的,十几年了。

记:那你都还记得。

李:记得。都是我一篇篇写出来的。

从1995年至今,李城外已经采访了北京的文化名人500多人。出版了“向阳湖文化丛书”,里面每一位名人的题词,每一张老照片,每一幅字画,每一件文物,都是李城外17年间像燕子衔泥一样搜集整理的。

李:我每年到北京什么事都不干的,就是采访,形成了一种习惯。我90年代到现在到颐和园只去过一次,我每天就采访,我把电视台记者带去他们都受不了,我一天都不给他们休息的。我说你以后不后悔,这是抢救。逛商场逛景点什么时候都可以去,但是文化名人,这次见了下次就不一定见得到了。

记:跑北京多少趟?

李:每年四五趟是有的。天天连轴转,我一个人一天采访五六个人,有时候采访到晚上3点钟。

李城外说,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在这种震撼中,李城外渐渐“沉入”了向阳湖。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近乎疯狂地地步”。

李:我查资料,有一次查到他们下班了把我关在里面了,被锁在档案馆里了,我都出不来了。有时候一查查一个星期。

记:你那时候一天有时候写几百封信?早期?

李:那是近乎疯狂地地步。我在政协编向阳湖的文史资料,全国每个县我都发我们向阳湖的文史资料,抄信封抄了几天。我儿子几岁就帮我糊信封。

很多人称李城外为“痴人李向阳”,他的“痴”,在他早期的日记里可见一斑:

1995年7月1日

昨晚做了一个梦,在京采访严文井先生,今日上午和同房住的地办同事谈起此事,他说我对向阳湖已走火入魔。

1995年7月2日

真是有点巧,昨晚做梦又在北京坐出租车,准备去冰心家中采访。遗憾中途醒来,见面不成,看样子下次到京,一定要见一面冰心老人!

 

记:很多文章说你研究向阳湖是一段“文化苦旅”,苦在哪?

李:因为我是业余在做这个事情。我们虽然有个研究会,但是我们原来没有经费,没有人员编制,什么都没有,就是凭着爱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也没有领导叫你做这个事,是一种文化自觉,说大点,是一种文化自信。最重要我们觉得自己有一种文化担当,我们不做这个事谁来做?我们对不起下放向阳湖的文化名人。而且这个工作的意义在于什么,他对中国的当代史、政治史提供一些借鉴。我没有觉得苦,但是外人觉得苦,苦在有时候领导不理解,还有一些人冷嘲热讽,说你出了名什么的,但是你不管,你做文化抢救文化积累,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从李城外个人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到“向阳湖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再到向阳湖文化丛书的面世,“向阳湖文化”的名号已经叫响。李城外说,坚持了17年,如今,终于等到了向阳湖开发的“黄金期”,向阳湖受到了咸宁市及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接下来的“硬件建设”将会加快脚步。而他自己也有了更高的目标:

李:我们开始只研究我们咸宁的干校,后来研究其他的干校。全国五七干校比较多,部级干校、中央级下到各省里有106所,整个各省加起来有1497所,我准备下一步出一套全国五七干校研究丛书。

 

主持人:近年来,李城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除了研究向阳湖的历史,就是接待重返向阳湖的文化人。岁月流逝,所有艰苦和磨难都成为他们刻骨铭心的怀念。而对后人来说,我们如今站在向阳湖,是为了记住历史,从那些苦痛的往事中,过滤教训,留存反思。

 

[ 责任编辑:刘莎莎 ]
分享到:

全媒体记者

  1. 湖北扶贫出彩 三大举措建功

    湖北扶贫出彩 三大举措建功

  2. 2012湖北农民春晚元月16日晚精彩呈现

    2012湖北农民春晚元月16日晚精彩呈现

  3. 花儿朵朵人气歌手代悦2011年尾做客湖北网台

    花儿朵朵人气歌手代悦2011年尾做客湖北网台

  4. 12月31日晚湖北经视邀您一同守岁祈福

    12月31日晚湖北经视邀您一同守岁祈福

  5. 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杨昌林做客湖北网台

    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杨昌林做客湖北网台

  6. 第三届湖北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第三届湖北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7. 2011湖北高校达人秀总决赛完美落幕

    2011湖北高校达人秀总决赛完美落幕

  8. 网络文化节:湖北网台大美湖北DV、DC大赛获奖者将登台领奖

    网络文化节:湖北网台大美湖北DV、DC大赛获奖者将登台领奖